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1212/37482075/

名采集:青春焚化爐(劉育志)

桌上的印表機「呼呼!呼呼!」賣力運轉,我探過頭去指著桌上厚厚的資料問:「你在印什麼啊?」
「都是申請自學的資料。」蔡醫師答。
「你家小朋友也決定要自學囉。」
「是的。」蔡醫師點點頭道:「看他們為考試每天反覆作單調練習題,實在沒意思。」
「經過幾十年,世界的樣貌全都變了,可是整個體制依舊固執地相信標準化測試可以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我道。
「當年那種整天念書、考試,追逐升學率的生活,實在很可怕,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從早到晚被關在教室裡記誦大量純粹為了考試而存在的內容。回想起來,那一整排燈火通明的教室根本就像『青春焚化爐』,徹底吞噬、消滅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與各種可能性。」
「我們已體認到『成績至上』的荒謬,但這個僵化體制仍有大量擁護者。」我聳聳肩。
「嗯,總有人堅信考試可鍛鍊抗壓性。」

校方家長補教圍攻

「現實世界的壓力來源五花八門,形式千奇百怪,幾乎都和考試壓力截然不同。我們應該要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天真地相信埋頭寫考卷便能度過難關。」考試會給人一種克服困難的假象,非但無法鍛鍊抗壓性,還可能讓孩子在踏入社會時手足無措。
「聽到我決定讓孩子自學時,都有人勸我說目前的教育體制雖然不完美,但是至少能讓孩子學到基礎知識。」蔡醫師道:「這觀念在100年前或許還行得通,然而,如今已是知識爆炸的年代,每個領域的學問都已浩瀚無涯且仍飛速成長,究竟該如何定義『基礎』?又該由誰來定義?我比較擔心在投注1、20年的青春後,養成平庸的通才,好像什麼都懂一點皮毛,不過在考試過後就忘得一乾二淨。到底要到何年何月教育體制才會跟上時代?」
「困難喔!學校要績效、家長要面子、補習班要賺錢,這三方形成一個死結,牢牢地鎖在一塊兒,彷彿是固執異常的顢頇(音同蠻憨)巨獸,有心改變的老師或家長經常被視為異數。本該在教育歷程中擔任主角的孩子,也淪為任人擺布的棋子。」
蔡醫師拾起印好的資料道:「逃出青春焚化爐,只能靠自己囉。」

醫師、作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o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