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022

用數據分析 終結政黨惡鬥

作者:陳一姍 天下雜誌590期
誰來台演講,能夠同時吸引馬英九與蔡英文親自會晤? 在進入中華民國第三次政黨輪替的關鍵時刻,美國憲法大師桑思汀提出的新進步主義,要替民主制度找新出路。

在全球頂尖的學術象牙塔中,要登上《哈佛雜誌》封面,被賦予「法律界奧林匹亞人」的美名,桑思汀(Cass R. Sunstein)是第一人。

奧林匹亞人是對他十項全能的讚譽,他是當代被學術界引用次數最多的美國法律學者,次數是亞軍的兩倍,他的粉絲許多是經濟學家。他與行為經濟學大師、芝加哥大學教授塞勒合著的《推力》,在管制與自由放任兩個經濟學派間、在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間,找出一條新路。

推力是指不用命令或禁止的方式,而是讓人們保有自由,卻導向某些方向。英國首相卡麥隆、德國總理梅克爾都新設推力辦公室,當然,在二○○九年,桑思汀被美國總統歐巴馬延攬擔任白宮資訊及管制事務辦公室主任。

也因為這個職位,這位學院氣很重、說話不疾不徐的的法律人,被《華爾街日報》封為管制沙皇,被美國電視名嘴點名是「美國最危險的人」,一炮而紅。

去年十二月,應雷震民主人權基金與中研院法律所邀請而來,總統馬英九與當時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都親自會晤。他的新書《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在台出版,似乎要為藍綠惡鬥、分裂的台灣,提出一點建言。

資本主義有救?新進步主義

十六年前,英國社會學大師紀登斯的第三條路,成為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後的國家口號。二○一六年,桑思汀在新書中提出新進步主義,「他試圖建造一種在市場、政府、社會規範間尋求中間連結點的不完整協議模式,相互補充,這是他的宏觀企圖,」評論家南方朔點出。

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桑思汀直言,自己提出的「新進步主義」目前還是只一個架構,但他看出美國社會正在往這個方向走。「我很樂觀,新進步主義未來會被美國社會所採用,」他說。

桑思汀指出,紀登斯試圖在左派與右派間走出第三條路,但他的新進步主義,不是左派與右派的妥協,而是希望補救兩個「前資本主義」的缺陷。

第一個前資本主義是前美國總統小羅斯福的新政,當時方向雖好,但手段可以改良。第二個前資本主義則是前總統雷根之後,以海耶克為宗師,傅利曼提出的「大放任式資本主義」,放任主義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結果並不好。「新進步主義是強調推力的資本主義,」他定義。

桑思汀解釋,新進步主義重視手段(means)與目的(ends)。雖然手段是自由市場,但希望為每個人提供良好的機會,確保每個人經濟的安全和獨立。

當被問到,美國與台灣一樣,面臨政黨惡鬥的局面,可能有共識嗎?

國會惡鬥有解?靠數據分析

桑思汀表示,美國兩黨儘管在移民、氣候變遷等議題上不同,但對於受教權、經濟上每個人應有適當的機會(decent chance)其實方向趨同。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傑布.布希的口號是「躍升的權利」,強調階級流動。

他提醒,在國會閉門會議中,他常常看見兩黨的歧見其實沒那麼大。

另一個真相是,當佔領華爾街運動不斷批判利益團體把持國會、民主制度失靈時,「其實在美國國會通過了七十年來最激進的消費者保護法案、金融業管制法案,」桑思汀點出。

桑思汀不願意妄下「國會失能」的結論,但也不否認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確遭遇國會的嚴重杯葛。他提出的解方是,透明政府與審議民主:「審議民主是非常關鍵而有價值的程序,可以有助於國會的立法。」

桑思汀坦言,法案進入國會後,有時考量點是政治。但如果在送入國會前,可以經過審議民主的討論,政府部門提出非常完善的成本效益分析、協助人民思考所有重要的因子,提出各種可能的政策選項,仔細地看資料、做分析再進入國會,就有比較高的機會做出好的決策。

桑思汀的學生、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黃丞儀指出,桑思汀的審議民主與許多人常說的參與式民主不同。他不同意民主只是一人一票,把所有人偏好加總起來就代表民意。審議民主的重點在「審慎思辨」。

桑思汀特別強調行政部門的審議民主,他認為,政府不應該只是隨民意逐流,行政部門在制定法規時,應該要有可信的分析部門提供數據,經過意見徵集的過程,做出完善的成本效益分析,透過透明政府的方式,讓公民可以參與。「提供客觀而有可信度的分析是關鍵,」他說。

在白宮近四年,桑思汀特別喜歡與白宮科技顧問政策辦公室與經濟顧問會議合作,因為這兩個部門完全不政治化,一個只關心科學事實,一個只做經濟影響分析。「透過客觀的數據贏得社會信任,客觀對審議民主有很大的幫助,」桑思汀說。

媒體改革有望?少關注衝突

當被問到,媒體在打造共識的過程中,可以扮演什麼角色?

桑思汀建議,少一點關注衝突。他批評,媒體不會關注政府做了那些好的事,譬如:改善了食品安全、降低卡車事故,卻總把焦點放在總統歐巴馬與國會發生衝突上。媒體喜歡卡通一樣的故事,而且是給四歲小孩看的卡通:「媒體過度關注衝突,會降低社會的信任感。」

信任、透明、給予機會,桑思汀一連串針對美國社會的建言,放進台灣也一樣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o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