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616002194-260409

 一圓諸葛亮多年夙願 陸西成高鐵即將通車 2017年06月16日

高鐵
西成高鐵尚未公布其動車組,此為寶蘭高鐵的高鐵車組。(圖/中新社)

據大陸中國新聞網報導,動工至今已7年、橫越秦嶺山區的西(安)成(都)高鐵,即將於今年底前全線通車。這條由西安出發、沿經漢中、廣元、綿陽,最終抵達四川成都的高鐵,全長約683公里,不僅是大陸首條穿越秦嶺的高鐵,未來更是打通西北與西南地區的重要動脈,也讓西安成都兩地交通時間,從現在的十多個小時,大幅縮減至3個半小時,似乎也是圓了當年從成都西出祁山失敗,始終未能抵達長安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多年的夙願。

近年來快速拓展高鐵路線的中國大陸,繼先前全長2,300公里、連結西安、蘭州和烏魯木齊之間的「高鐵絲路」將於近期全線通車,這條穿越秦嶺山區、貫通西北西南地區的西成高鐵專線,也成為大陸媒體高度關注的焦點之一。全長683公里、列車時速為250公里,單向運輸能力可達到每年7,000萬人次,在陝西境內設有10個車站,包含西安、阿房宮和漢中;四川則設有13個站,包含成都、廣元、劍門關、綿陽等,勢必對兩地發展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西成高鐵
西成高鐵沿線最大工程之一:穿越秦嶺山區的隧道貫通。(圖/中新社)
西成高鐵
鐵路工人正仔細地鋪設鐵軌。(圖/新華社)

目前西安至成都,二等座暫定票價約為220元人民幣(約980台幣),不僅西安至成都的路程能縮減至3個半小時,成都和重慶的民眾也能透過此線,從西安轉往北京、蘭州、烏魯木齊等城市,未來成都至北京,最快將能縮減至8小時以內即可到達。

(中時電子報)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F%B8%E8%91%9B%E4%BA%AE%E5%8C%97%E4%BC%90#.E7.AC.AC.E4.B8.80.E6.AC.A1.E5.8C.97.E4.BC.90

從成都西出祁山 第一次北伐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天,蜀漢軍準備好北伐,督前部、鎮北將軍魏延提出效仿韓信分兵之事,襲取潼關(《魏略》作「子午谷之計」),但諸葛亮不從,在而後北伐,魏延都曾提出這建議,卻被諸葛亮以過於冒進為理由制止。而諸葛亮則派鎮東將軍趙雲、揚武將軍鄧芝率軍作為疑兵,由箕谷擺出要由斜谷道北攻的形勢,以吸引魏軍,漢軍行動成效,在洛陽的曹叡派出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各軍,前往郿防禦趙雲等人;於是諸葛亮則親率主力向祁山進攻。

由於當時劉備已經死去四年多的時間,加上蜀漢數年沒有動靜,令曹魏沒有防備漢軍,在曹叡後來班告中亦有提及:「先移風於禮樂,次講武於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現在聽到諸葛亮北出祁山,朝野都甚為恐懼,隴加更甚,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相繼叛魏,響應漢軍,當地太守各棄郡東走[1]。於是,諸葛亮包圍祁山,準備打下作為北伐前哨。魏朝內未有人知出何對策,曹叡冷靜道:「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便親自到長安坐鎮。

魏軍到來,當時諸葛亮不用宿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卻派參軍馬謖領副將牙門將、裨將軍王平到街亭防禦張郃,另派高翔屯兵列柳城;另一方面,南安郡人帶著漢軍攻打隴西,當地太守遊楚與吏民策劃,先作堅守,若漢軍真能攻下西來的魏援,則投降也不遲,他於是遣長史馬顒出門設陣,自己向來到的漢軍說:「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漢軍於是退去。

而到達街亭的馬謖,不遵循諸葛亮的部署,舉措煩擾,又不接受王平的勸阻,不在當道之處下寨,反而捨水上山設陣。當張郃到來,他先將漢軍包圍在山上,又切斷水源,再督軍大舉進攻,漢軍大敗,馬謖逃走,眾軍各自逃亡,只有王平領著千人,鳴鼓自守,而張郃又疑漢軍有伏兵,不作追擊,於是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撤退[2]。街亭失守,駐屯在列柳城的高翔所部又被魏雍州刺史郭淮攻破,漢軍失掉有利形勢,諸葛亮惟有將西縣千多家人帶還漢中,班師撤退,至於隴西遊楚等亦因此成功固守。而趙雲、鄧芝的疑兵亦在箕谷無法抵禦曹真的主力軍,趙雲便收集士卒倚勢固守,將棧道燒毀,所以沒有太大的損失。

回到漢中,諸葛亮把臨陣逃脫、棄士兵於不顧的馬謖收獄,為嚴守軍令,便斬殺了馬謖、將軍張休及李盛,奪取黃襲等人之兵,王平卻因有作進諫而被提拔。諸葛亮自己仍上書自我檢討,並自貶三等,劉禪接納,但仍以諸葛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趙雲亦自請貶為鎮軍將軍,但被諸葛亮大加讚賞他守衛之功。後來,有人曾勸諸葛亮再北伐,但諸葛亮認為要更訓練士卒,令他們忘了失敗之事,才可再行。曹魏左將軍張郃在漢軍撤出後,快速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平定,大都督曹真認為漢軍今番進攻祁山失敗,斜谷道又被趙雲所部軍燒毀和大水沖蝕,下次該會以陳倉作目標,便派將軍郝昭、王生等與千餘人屯兵陳倉[3]。

從成都西出祁山 第四次北伐

231年春天,諸葛亮再次進行北伐,以木牛運糧,包圍祁山,又招攬鮮卑人軻比能,軻比能起兵到石城響應漢軍。因曹魏大司馬曹真病重,曹叡改派大將軍司馬懿為統帥屯於長安,領征西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陵、雍州刺史、建威將軍郭淮等人抵抗。司馬懿先派費曜、戴陵與四千精兵前往上邽防守,自己則率其他兵力解救祁山。張郃認為該分兵駐守雍、郿,但司馬懿認為己方戰鬥力不如蜀漢軍,若分軍容易遭到諸葛亮各個擊破,不及合軍有利,便向西推進。

諸葛亮知道後,留下討寇將軍王平繼續領軍攻打祁山,自己則率主力迎戰司馬懿。諸葛亮在上邽打敗了魏將郭淮、費曜,並收割了魏軍的麥糧,與司馬懿軍在上邽之東遇上,司馬懿緊追諸葛亮,卻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便回軍鹵城。張郃認為漢軍從遠來攻,不如出示活路,他們遲早都會退兵,勸司馬懿不要用大軍圍城,這反而會令敵人堅守,攻不下還會大失民望。但司馬懿不接納,出軍圍鹵城,但卻登山掘營,只圍不攻,不與漢軍戰鬥。

魏軍將領數次請戰,司馬懿都不準,便譏笑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在眾將的一再要求下,於五月辛巳日(6月27日)[5],司馬懿只好派張郃攻於南圍的王平,自己從中路進逼蜀軍主力。王平堅守南圍,擊退張郃部的進攻,粉碎了張郃部襲擾諸葛亮後路的圖謀。與此同時,諸葛亮遣魏延、高翔、吳班分三路領兵與司馬懿部作戰,大破魏軍,魏軍大敗,被斬首三千精銳(官渡之戰時,根據曹操“袁本初鎧萬領,吾大鎧二十領”的記載,袁紹十萬余人僅有一萬帶甲之士。由此推斷魏軍傷亡至少萬余人。),漢軍繳獲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僅能退保大營。(此見於漢晉春秋,裴松之作註時引用此段。晉書在此處的記載與漢晉春秋完全相反,但是綜合各處史料,加之司馬懿之後一直極其避免與蜀漢軍正面作戰,陳壽在為司馬炎作三國誌時在王平傳記載此戰卻不記載戰果,以及諸葛亮並沒有在此役後如第一次北伐般自貶等事實,側面證明晉書直接取自晉朝史料的記載有為司馬懿遮掩敗績的嫌疑。更重要的是,張郃身亡的木門道在此戰東北,張郃又是在追擊蜀漢軍過程中中埋伏,證明諸葛亮在此戰後成功的將戰線向前推進。故而資治通鑒於此處采納漢晉春秋說法,後世史家亦多以漢晉春秋記載為真)由於在正面戰場作戰遭到大敗,司馬懿再不出戰,兩軍變為消耗戰。六月,諸葛亮眼見糧草接應不上,而又收到下令北伐軍撤退的詔命,諸葛亮惟有引軍退回。此時司馬懿軍亦已糧盡。

張郃認為圍城必要開一條出路,不應追擊不是被打敗的蜀軍,但司馬懿堅持要張郃領兵追擊,張郃無奈推進。最後於木門道,被埋伏於高處的無當飛軍射中右膝,傷重而死[6]。回師後,諸葛亮經過調查,發現李嚴原來因遇上大雨,無法如期運糧,便派狐篤(馬忠)、成籓傳諭旨要諸葛亮撤軍,欺騙劉禪說這是策略,又想推卸責任給岑述,不過諸葛亮將李嚴的手書先後比對,發現前後不符,李嚴亦無話可說,被貶為庶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onhsu 的頭像
    aronhsu

    Aron Hsu 的部落格

    aro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