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orum/20161126/37464646/
切記 台灣是日本農業的救世主(郭永興)
近來的台日外交,似乎主軸是「真心換絕情」。台灣政府預計開放日本核災4縣(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大部分食品,積極開公聽會的結果,是被公民團體、在野黨叮到滿頭包。
回想10月底,「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風光在東京召開,台灣民眾期望此會可消除沖之鳥礁專屬經濟海域問題上的對立,爭取台灣漁民捕魚權益。結果是,除同意每年召開會議、成立工作小組、持續對話外,沒有具體成果,政府也是被漁民、在野黨叮得一頭包。台灣政府在日本政府的壓力下,即將開放核災地區大部分食品,可是日本政府卻完全不理會台灣漁民的生計,擺出高姿態。
然而,台灣手上是很有牌可以打。台灣要先了解,對於日本農業,台灣市場是救世主。日本農業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少子高齡化社會下的國內市場萎縮。安倍政權上台後喊出「進攻的農林水產業」,希望以輸出海外市場,為日本農業尋找活路。
方便友善市場難尋
就統計數據而言,台灣是日本農林水產業的第三出口市場,但就日本農業的未來出路來說,台灣是最重要的市場。
香港跟美國是日本農林水產品出口的第一與第二市場,但重要出口項目集中於海產類,香港:珍珠、乾燥海參、香菸;美國:帆貝、鰤魚、酒精飲料。事實上,扣除香菸以外,日本農業最大宗海外單一出口項目,是出口到台灣的蘋果。海產類本來就是日本農林水產業的出口強項,因此在日本農業經濟學術期刊論文中,一般認為日本近年來唯一成功打開的外銷市場,只有加入WTO後的台灣市場。
以日本蘋果來說,目前常見台灣的大賣場,以一顆30到40元台幣促銷日本進口蘋果。這樣的價格,大概已等於日本大都會地區超市的蘋果促銷價格(約一顆100日圓)。換句話說,日本蘋果已成功的把台灣市場內化成國內市場,以親民價格提供庶民消費。
日以絕情換台真心
台灣人口2300萬,是不小的消費市場,同時國民所得高、也對日本食品接受度高,加上地理距離近容易運送,對日本來說,全世界找不到其他這麼方便又友善的出口市場,來彌補逐漸縮小的國內市場。再者,日本農產業者可先用台灣市場練兵,等到出口技巧熟練後,再轉戰規模更大的中國以及東南亞市場。
事實上,日本許多農產品的首次海外出口都先選擇台灣。以核災地福島來說,福島是水蜜桃生產大縣,第一次出口就是2005年開始的對台出口,最多紀錄是一年銷售60噸。災後福島水蜜桃也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目前最成功的泰國,去年也才銷售15噸。日本急於打開核災縣農產品的對台出口,除了希望可除去核災區食品的污名之外,也實實在在關係日本農民的生計。
台灣對於日本農產品是救世主般的重要,但日本對於台灣這樣「大事」的客人,卻是以絕情換真心,怎麼會這樣呢?
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