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61019/37421315/%E8%98%8B%E8%AB%96%EF%BC%9A%E4%B8%AD%E5%9C%8B%E2%94%80%E5%85%A8%E7%90%83%E5%8C%96%E6%9C%80%E5%A4%A7%E5%8F%97%E7%9B%8A%E8%80%85

蘋論:中國─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金磚五國領袖高峰會議前兩天在印度舉行。習近平發言時警告稱,保護主義與反全球化的浪潮升高,正在危及仍然脆弱的全球經濟復甦。習為何口出此言?因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賺了天文數字的錢,當然要力挺全球化。

補貼國企不當競爭

正因為全球化餵飽了中國,習近平才批評保護主義和反全球化。如果中國沒有從全球化獲得暴利,肯定全力打擊全球化,譴責那是「資本主義大毒草」、「是帝國主義亡華之心不死」、「是國際反華勢力的陰謀詭計」。
全球化有幾項前提:自由市場、各國平等貿易、政府不操縱股市、匯市、政府不補貼外銷、國營企業應減少並鼓勵民營企業、法治必須上軌道以保護外來的投資。中國做不到這些,卻以政府的力量支援國企和外國企業做不公平競爭而賺大錢,引起各國反感刺激出保護主義,也是理所當然。
中國是個泛政治的群體,無論任何部門都須為政治目的服務。所以中國絕非自由經濟,更不是自由市場。這是中國破壞全球化的第一件事。中國大量補貼國營產品,可以用低於成本的價格消滅他國的相同產品,然後再抬高價格,形成不公平貿易競爭。這是第二件破壞全球化的政策。
第三是政府藉由操縱股市、匯市來使國內產品加強外銷的競爭力,並從中賺取龐大的邊際效益,更使股匯市成能為政府賺錢的工具和槓桿。第四,拿國營企業去和他國民營企業競爭,一開始他國的民營企業就輸在起跑點,就像黨產富裕的國民黨,競選一開始就比下貧窮的其他黨而贏在起跑點。第五,法治不彰、司法落後並作為政治的工具,使外國投資客常血本無歸,即使官司打贏也求償無門。這樣的掠奪型經濟體制如何讓人願意和他們「全球化」?

貧富兩極難民滲透

全球化造成反感,主要因為企業轉往人工低廉的國家,導致國內大量失業;其次是國際上的貧富兩極以及國內的貧富兩極,形成中產階級崩塌,破壞了社會的穩定。此外,全球化的疆界虛擬化,鼓舞了國際難民的滲透,難民問題將越演越烈。
全球化除了經貿其實還包含生命價值(如人權、尊嚴)的普及化,中國對此則毫無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onhsu 的頭像
    aronhsu

    Aron Hsu 的部落格

    aro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