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health.chinatimes.com/%E9%A0%AD%E7%97%9B%E3%80%81%E8%85%B9%E7%80%89%E7%97%87%E7%8B%80%E5%A4%9A%EF%BC%81%E5%A3%93%E5%8A%9B%E5%A4%A7%E6%98%93%E5%BC%95%E8%87%AA%E5%BE%8B%E7%A5%9E%E7%B6%93%E5%A4%B1%E8%AA%BF-News-248079.html

頭痛、腹瀉症狀多!壓力大易引自律神經失調
日康遠距健康照護 潘宗賢
 

自 律神經失調症在醫療領域中屬於“疑難雜症”,它的症狀往往因人而異,可以說是千奇百怪,錯綜複雜。症狀輕微者,可能只有頭痛,失眠或疲累,嚴重症狀者甚至 出現、呼吸急促、冒汗、心悸、吞嚥障礙、胃部不適、腹瀉、便秘、莫名憤怒、手腳發抖、肩頸酸痛、憂鬱、煩躁及緊張焦慮…等等,什麼可能性都有。許多自律神 經失調症患者,一來根本不知自己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症,常常在第一時間沒被診斷出來,卻落入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醫療模式,卻往往無法得到合適的緩 解。二來,因為這些症狀已伴隨多年,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求醫後也不見改善,以為這是永遠無法治癒之健康問題,以致於不再積極尋求醫治。

 

自律神經失調症改善方法:

按照醫師醫療處置原則,改善自律神經的方法,可分為三階段,分別是「急性期」、「緩解期」與「保養期」。分期依據界定於患者的症狀及反應。

1.急性期:大多數疾病於急性期皆為藥物治療期。此期患者症狀多半明顯不適,故醫師會先將患者感到最難受不適的症狀解除。當患者自覺,症狀緩解,找回舒適感後,才會再進行下一個階段的治療。
 

2.緩解期:當不適症狀緩解後,患者的狀況相對穩定。此時期,醫師視症狀,可持續給予藥物治療,同時也會開始教導患者自我調適等生活作息上的調整訣竅。
 

3.保養期:經過藥物治療與自我調適已獲得改善之患者,在此時期,患者可透過規律的自我調適、訓練與規律運動,興趣培養等,即可以達到完全擺脫藥物,進而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症。

有專家指出,「自律神經失調不是一種病,它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它的發生是一種警訊,在於提醒您承受壓力與緊張程度已 經超過身體所能負擔。常見原因為先天性格與環境壓力所導致。而大多數的自律神經失調,可以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獲得緩解,毋須吃藥看醫生。但是,當壓力指 數、緊張憂慮程度,嚴重影響到工作、生活或人際關係時,可能需要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諮詢師來幫助。如何與自律神經失調症和平共處呢?最基本的解決方法,是 能察覺自己的能力極限與抗壓程度,適時紓解壓力,隨時放鬆心情,讓人生扭轉乾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onhsu 的頭像
    aronhsu

    Aron Hsu 的部落格

    aro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