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w.news.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81128/38191849/
民主的宿命缺憾:誤讀大勝意義釀造了大敗 2018/11/28
民進黨這次選舉的大敗,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早就埋在4年前以及2年前的大勝中。
台中市的林佳龍不只連任失敗,而且大輸20萬票,應該是個清楚的指標。4年前林佳龍得了84萬票贏得選舉,4年後只剩下不到62萬票,少掉了約23萬,從比例來看的話,等於是少了超過四分之一。如何解釋這個現象?
一個解釋是:看吧,林佳龍做得真糟糕啊!短短4年之間大失台中民心,所以台中選民用選票表現不滿懲罰他。不過,要接受這個解釋我們得追問一下,林佳龍到底在台中都做了什麼倒行逆施的事啊?竟然能造成如此大幅的選票滑落,如果他真的在台中那麼不受歡迎,為什麼還決定要競選連任呢?
對中央政權表不滿
也許可以換另一種方式來尋求解釋,那就是看一下4年前林佳龍怎麼贏的,他大勝了當時尋求連任的胡志強,也是贏了20萬票。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看到了4年間更誇張的變化,也就是民進黨和國民黨候選人在台中得到的支持選票,一來一往差了40萬票!單純看候選人,胡志強和盧秀燕可能會有這麼大的評價與支持差距?不合理吧!
顯然關鍵不在林佳龍做了什麼,而在4年前、4年後他所象徵他所代表的。4年前,台中市民藉著將票投給林佳龍來表達他們對於國民黨、胡志強在台中長期執政的強烈不滿,同時也藉著將票投給林佳龍來表達他們對當時極度不受歡迎的中央馬英九政權的強烈不滿。4年之後,台中市民又藉著不投林佳龍來表達對於當前極度不受歡迎的中央蔡英文政權的強烈不滿。
4年前民進黨大勝,2年前民進黨又大勝,創造大勝最主要的力量是什麼?這麼多票投給民進黨,所具備的「選民賦權」或「使命交付」(mandate)又是什麼?前一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國民黨;後一個呢?是發洩對於國民黨執政效果不彰的反感。說得明白一點吧,當台中市民讓林佳龍大贏20萬票時,並不表示他們認同林佳龍的政見,更不表示他們要給林佳龍充分權力去推動他想要進行的市政改革或建設。這樣的事當然不只發生在台中市,2年後,蔡英文選總統大勝、民進黨在立法院大勝,背後都是同樣的邏輯、同樣的道理。
但民進黨上上下下,從中央到地方完全誤讀了選票賦權的意義。他們覺得自己有了選民的支持與使命交付,可以去推動大政策大改革了。一下子就在兩岸關係上逆轉,阻斷原本的觀光產業發展,再推出「新南向」、8年8000億的建設,是大政策;一下子就進行年金改革,是大改革。
但他們忘了問,投票給他們的選民真的要這個嗎?投給他們的票,有多少其實只是表達「不要國民黨」而已?對這些當時只是在表達「不要國民黨」的選民來說,選了民進黨竟然就要他們吞下這些大政策、大改革,很驚訝很錯愕,繼而覺得很生氣吧!2年多之後,他們就用這次選票,轉而表達了「不要民進黨」!
這是民主的宿命缺憾。人民有很多想法、很多意見,卻只能透過一張選票來表達。面對這樣的缺憾,政黨與政治人物必須要有基本的智慧與基本的謙卑,別樂觀過度解釋選票的意義,得到再高的支持都要回頭確定:將這樣的權力交付在我手上,人民究竟希望我做什麼不要我做什麼呢?
作家 楊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