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漫話成語
成語是漢語中特有的短語,是具有特定內涵的約定俗成的語言。成語是漢語的一大特色,是漢語獨有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上最優美、最豐富、內涵最大的語言,而成語又是漢語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成語一般是四字一組的短語,非常簡短,簡潔生動、音節優美、琅琅上口、典雅深邃,而且內涵很大。漢語中現存的成語非常豐富,大約有幾萬條之多,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知識寶庫。

成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它濃縮了歷史,融進了文化,經過了千百年的演變而形成豐富。成語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

成語直接來源於歷史。它不是人編造出來的,而是在歷史的演變中自然形成的。每一個成語幾乎都有一個故事、一個典故,有它的來歷。比如說,一說到「紙上談兵」,馬上就會想到長平之戰;一說到「草木皆兵」、「風聲鶴唳」馬上就會想到淝水之戰;一說到「圍魏救趙」,就會想到孫龐恩怨;一說到「四面楚歌」,就會想到楚漢風雲。那些歷史事件、歷史經驗教訓,甚至後人對歷史的評價感嘆,千言萬語,都濃縮進了短短的一個成語之中。所以成語才有那麼大的內涵,那麼強的生命力,千百年來流傳不衰。熟知成語典故之人,一讀到成語,那些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就鮮活生動的再現眼前;對歷史不太熟悉之人,也會明白成語中引申的內涵。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給人的教育啟迪,通過成語這種方式流傳了下來。各朝各代都留下了許多成語,所以成語又有各朝代鮮明的文化特點和時代特色。

成語還有著強烈的情感、價值觀和鮮明的形象感。成語中有褒有貶,揚善抑惡的價值取向十分明顯。有些抽象的感情、概念,用語言很難描繪,但一個成語,就可以把人的感受完整而準確的表達出來,這是成語特有的魅力。比如哀聲嘆氣、哀哀欲絕、哀思如潮就把人悲痛的感覺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比如目中無人、昂首向天、昂首闊步,就把一個人的驕傲自大活靈活現的刻畫了出來;「三顧茅廬」表達了劉備的求賢若渴;「鞠躬盡瘁」表達了諸葛亮為國操勞的精神。仁、義、禮、智、信等這些抽象的概念,在成語中都有形象和生動的表述。成語是包羅萬象的,許多事物都有相應的成語準確的表達出來。恰當的引用成語,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添輝加彩。

語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成語的產生形成,和漢語的特點有直接關係。古漢語文字洗鍊、惜墨如金、高度提煉,這是成語產生的原因之一。古代的文人墨客喜歡作詩,習慣用詩歌這種藝術形式言志抒情,而詩歌創作有著很嚴格的韻律要求,要求文字非常精煉,在嚴格的韻律下,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情感和最大的內涵,因此古人在詩歌的創作中,產生了大量的成語。如「煮豆燃箕」、「老驥伏志」、「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成語,都來源於詩歌。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是神傳文化。釋、道、儒三教交相輝映,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基石。所以,三教思想在成語中都有大量的反映。中華文化中,儒教是主流,讀書人也稱儒生,所以,反映儒家思想的成語是最多的,體現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成語俯拾皆是,數不勝數。反映佛家思想的成語也很多,如大徹大悟、三生有幸、頑石點頭、天女散花、回頭是岸、明心見性、慈悲為懷、指點迷津等成語,都是反映的佛家思想。反映道家思想的成語也不少,如水滴石穿、清靜無為、鯤鵬展翅、道法自然、弄玉吹蕭、上善若水等等。三教思想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沉澱,大大豐富了成語寶庫。

共產邪黨建政後,有系統、有目地的破壞中國傳統文化。文化大革命破四舊,大量古籍典章付之一炬,傳統文化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邪黨的黨文化,老百姓幾乎接觸不到傳統文化。但是大量成語還在流傳著,成語幾乎成為那個時期中國人民和傳統文化聯繫的唯一紐帶。

但是隨著邪黨的破壞、道德的下滑、觀念的變異,很多成語的內涵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已不懂得一些成語的真正含義了。比如說「視死如歸」,很多人就理解為不怕死,其實這句成語有宗教內涵。宗教中認為人的真正生命是元神,而不是肉身,而元神來源於天上,那是人真正的家園。肉身死亡了,道德高尚之人元神就回到了天國,所以這個成語中包涵著宗教中豁達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並不是現代人理解的這麼膚淺。比如說「天壤之別」,現代人的理解就是人的財富、地位、等級差異很大,其實天壤之別的真正含義是指人與人之間道德境界的差異很大,而並非指社會等級,道德高尚之人,死後將去天堂;道德低下之人,死後將下地獄,這就是天壤之別,和人的財富地位沒有絲毫關係。富人並不一定能去天堂,也並非窮人才下地獄。比如說「大智若愚」,現代人的理解就是這個人很聰明,但故意藏拙。其實這個成語的真正含義是指那些有道之士,了透生死,看破浮生,名利富貴視為糞土,辱罵欺凌毫不動心,在常人的眼裡就像傻子一樣,其實他的智慧和境界和常人相比不知要高出多少。

作者: 雲松【正見網2010年01月12日】
http://big5.zhengjian.org/print/63689

 

學成語,學智慧
成語是中國文化的智慧
觀賞日、韓節目時,招牌上出現了中國文字,牆壁上貼著:「動心忍性」的紙張,此情此景真令人驚訝!中國文字流傳久遠,鄰近的日韓兩國都還保留中文之美,我們身為漢人的子孫,更應該要努力傳承中國文化的精髓。「成語」表現出文字的學習與內涵,透過簡短有力的詞語,比擬事件、人物或社會現象,成語的使用也必須遵從約定俗成的原則。例如:「罄竹難書」字面上的意思是「即使把所有竹子做成竹簡,也難以寫盡。」,引申比喻成「罪狀之多,難以寫盡。」,如果把它來對他人歌功頌德,就會貽笑大方。
成語僅用短短的四、五個字,就能將一個事件寫得通透,引發人們省思或警惕,它表現出中國文化的智慧,展現中國文字的精緻之美,怎能不教給下一代?這可是祖先智慧的傳承呢!
文/林麗麗
https://www.top945.com.tw/celebrity_Data.asp?ID=278

 

社論-大人虎變,君子豹變
2017年04月06日 工商時報 主筆室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總統大選押錯寶,但川普總統當選後,安倍首相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馬上飛往美國會晤川普總統,並引用易經:「大人虎變,君子豹變」來回應外界對他的轉變態度。這也意味著大國掌握情勢的變化,如同老虎的斑紋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而其他的國家也應像豹子一樣,體察局勢的變化而做出調整,才足以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政經情勢中安身立命。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 。 出自《周易》 革卦 :大人虎變,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本爻辭的意思是:變革時期,君子會像豹子一樣聞風而動,順從王命,響應改革。 小人(小人古時是指平民百姓)雖難改舊習,但是也開始順應改革而進行改變。 改革要爭取民心,不可過於激進,只有固守正道,才會吉祥。

如將易經的智慧之語引用至目前兩岸的低盪局勢,似乎也有不少的啟示。川普總統上臺後,標榜讓「讓美國再度偉大」,百日新政的一連串動作包括美墨邊界築高牆、移民管制,指控貿易對手國操控匯率,準備課徵邊境關稅,讓製造業重回美國生產,以及宣布退出TPP,並準備重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等。除了告訴全世界,川普總統是玩真的以外,也反映了其保護主義、孤立主義的傾向,勢必重整全球的經貿版圖。此一態勢對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自然不利,而其他依賴中國大陸較深的國家,如澳洲(礦產、非鐵金屬以出口大陸為大宗)、加拿大(依賴能源密集產品及原物料)、紐西蘭(酪農產品出口相當高比例在大陸)、英國(脫歐後亟需新的結盟夥伴)、德國(大陸為其工業產品的重要出口市場)等,也紛紛向中國大陸靠攏,反而使台灣在國際經貿版圖的調整中過程加速邊緣化,值得警惕。
www.chinatimes.com
《無間道》說:往往都是事情改變人,人改變不了事情,大抵如此。 人變成什麼樣子,往往不光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外界環境和經歷對人的改變同樣算得上“鬼斧神工”,一個人最終意志和狀態的形成,有時候會因為一個人決定,有的時候是一件事,有些時候會是長時間的浸淫和耳濡目染。 愛可以改變很多東西,而經歷對人的改變最大,信仰則具備對人重新塑造的能力。 當然很多時候,改變是被動而不可逆轉的接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onhsu 的頭像
    aronhsu

    Aron Hsu 的部落格

    aronh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