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用長照產業為年輕人加薪(楊哲銘)
2016年05月30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承諾要為年輕人打造一個更好的國家,強調雖然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是會立刻展開行動。同時昭示改革的第一要務是經濟結構的轉型,第二是強化社會安全網,社會安全網的最後一塊拼圖,是建立優質、平價、普及的長期照顧系統。
加薪和長照在蔡總統就職演說中的位置距離頗遠,但盱衡當前高齡化社會趨勢,其實這兩者最為相關。建立優質、普及長照系統當然刻不容緩,但是否要強調平價值得再討論。高CP值是好,但平價就可能衍生問題。平價並非不好,然而過度追求平價就是薪資拉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1980年代世界銀行跟國際貨幣基金會大力的在開發中國家推動各種結構轉型計劃(structure readjustment program),由國際組織注入資金,但是受援助國家需要作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外乎是減少管制、自由化、國際化、減薪、減稅、減少政府支出等。可是根據 世界衛生組織的評估,這些調整常常對國民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第一是因為要撙節公部門支出,政府往往減少對醫療衛生服務的投資,這減少了供給;第二是因為減 薪,造成民眾必須減少家庭醫療保健的支出,這是需求面的下降,供需同時下降,固然可以取得平衡,但結果是國民健康水準的下降。
設計為高品質系統
所 以未來的長照系統,不應該只是解決問題的系統,而應該是創造價值的系統。因為以機器人來進行老人及長期病人照顧還有一段路要走,長照必然是人力密集的產 業,最適合用來引導人力資源的流動。最好設計為高品質、高薪資的系統,要讓年輕人願意投入並獲得較高水平薪資。所以可以是高CP值,但不是追求平價。
可 是不平價,大家如何負擔得起?當然得靠政府跟民間協力投資,這時候長照保險的建立就非常重要。政府跟個人都有投入,購買長照服務、轉化成國民薪資,同時透 過薪資提升來提高照護服務員的社會形象,讓不管是年輕人或是中壯年人都覺得這是有意義有尊嚴的工作、也願意投入,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如果政府和民間都只想 要少花錢,最後就是以較少的支出創造外勞的就業機會,對本國勞動力的轉型和薪資提升,毫無助益。
利用高齡社會轉型
過 去一想到要調整經濟結構,就是發展高科技產業。高科技產業固然是高附加價值,但通常都是資本密集但人力越來越少的產業,即使發展成功,泰半是科技發明人和 資本家獲取暴利,但一般大眾沒有實質得利。這也是近年來各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原因之一,在美國如此,在台灣也是這樣。因之如何利用高齡化社會,創造高薪 資的勞力密集產業,將是此次經濟結構轉型成功。
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
留言列表